青华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青华文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11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第611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宋闻聪之所以特地提起弓形激波的话题,主要也是担心这个地方的处理会影响到总体项目进度。

在跟去年常浩南确定下来歼10的后续改进方向之后,十号工程项目组并没有坐等支援,而是很快就开始依托现有的两架原型机展开一些预研工作。

因为仅靠风洞试验无法完全还原所有实机上出现的现象。

而歼教9虽然飞行时数不小,但那个型号的超音速能力基本只能用来给学员进行飞行体验,很难发现高速飞行工况下关于dsi进气道的实际问题。。

况且它还是两侧进气的设计,本身就不太容易受到来流机头预压缩的影响。

就这样,才发现了这个过去并未关注过的、弓形激波诱导附面层分离增强的问题。

经常做项目的人都会知道,单纯复杂棘手的部分并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做到一半突然出现一个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

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导致整個项目因此而大改甚至直接下马。

眼前这个麻烦虽然不算大,只要给到足够的时间(当然还有算力),不管怎么说都能解决。

但十号工程眼下最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宋闻聪甚至已经做好了预案。

如果真不能在短时间内搞定,那就先让十号工程以目前的架构服役,尽快解决空军缺少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谁承想一顿操作下来,连宋闻聪都有点迪化那意思了。

但他也不可能把真话抖落出来,只好把中间的过程略过去,含糊其辞的总结道:

“总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这个问题,后来在参与八三工程,对飞机的机翼进行改进的时候,想到了使用涡流发生器延缓附面层分离的思路。”

“而且,除了这个主要功能以外,设计良好的涡流发生器还能,改善进气道出口流场品质,减小涡扇发动机进口处的总压畸变。”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一方面,周围这些蓉飞的技术人员其实不知道八三工程那会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方面,涡流发生器跟翼刀之间,确实有那么些许原理上的联系……

非要生拉硬拽的话,也说得过去。

“嘶——”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整齐划一的吸气声。

要知道,虽然常浩南,包括跟他关系最近的人,比如丁高恒、杜义山等,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有点麻木了,但其他人可还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