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行程也加快了几分。
以至于短短三天后,秦良一行人便已抵达北凉城。
一入城,秦良便不由得微微一愣。
与他离去时相比,眼前的北凉城似乎萧条了几分,昔日繁华稍显褪色,街市间官员车马踪迹也稀疏了不少,沿途甚至显得有些空荡。
面对这番景象,秦良神色不由凝重起来。
北凉城作为州治所在,其气象往往是整个北凉州局势的晴雨表。
此般光景,绝非寻常。
他微微侧首,对身旁的刘天明道:“天明,你去查问一番,看看城中近来发生了何事。”
“是,大人!”
“属下明白。”
刘天明抱拳领命,当即调转马头,带着两人迅速没入旁边的一条巷弄,身影很快消失。
秦良则率领着其余人马,返回他此前在北凉城置下的一处院落进行休整。
如今天色已经晚了,显然不便再继续赶路了。
所以秦良决定,在北凉城暂歇一日,也正好借此机会,切实摸清北凉州当下的真实状况,之后再行出发,心中也能更有底数。
作为北凉州政务中枢、消息汇集之地,此处所能获知的讯息,其深度与广度,自然远非阳谷县或其他边远郡县可以比拟。
先前远在安南州时,虽蒙云每隔旬日便会遣人送来书信,汇报北凉近况,但毕竟山河阻隔,千里迢迢,消息传递耗时颇久。
待到手中往往已是半月甚至更早前的旧闻,其间难免存在不小的滞后性。
因此,秦良对于了解北凉州现状,抱有极大的迫切。
暮色渐沉,华灯初上,北凉城的夜晚似乎也比往日安静几分。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院外响起马蹄声,刘天明的身影再度出现。
“大人。”
刘天明躬身行礼。
“如何?”
秦良放下手中茶盏,目光投向他,出声询问。
“回大人,已从几个相熟的旧吏及市井消息灵通之处多方探听,大致情形已然明了。”
刘天明组织了一下语,禀报道,“据悉,北境防线,尤其是武阳关一带,近月来局势已初步稳定下来,大规模的战事基本平息。”
“因此,先前因战乱而来到北凉城的部分官员,便开始活动起来。”
“其中,一些家资丰厚的,便通过各种门路,重金贿赂州牧韩玉春及其僚属,得以官复原职,或至少是谋得了新的实缺,陆续已离开北凉城,返回各自辖地了。”
“至于那些无力打点的,则大多被寻由革去了官职,甚至直接驱逐出了北凉州。”
听着刘天明的回报,秦良不由眉头微挑。
他没有料到,短短数月之间,北凉的官场局面竟已发生如此变化。
韩玉春此举,倒也算是“与时俱进”。
战事稍缓,便着手“清理”冗余人员,同时还能中饱私囊。
那些能官复原职的,想必所费不菲。
不过这细想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北凉州的官职,初期因其边陲苦寒、战乱频仍,被内地官员视为“贱职”。
但一旦站稳脚跟,手握实权,治理一方,其所能掌控的资源与权力,便远非内地那些闲散的官职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