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笺很快在人群中传看开来。
起初只是零星的抽气声,渐渐地,惊叹的低语此起彼伏:
“这诗句竟如此苍劲有力,哪里像女子手笔?”
“‘誓扫蛮夷尽,不辞骨埋荒’,这份气魄,怕是许多男子都不及!”
“你们看这字!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既有草书的狂放,又不失楷书的筋骨,绝非一日之功!”
拿到诗笺的人,脸上的轻视渐渐被震惊取代,再看向楚知夏时,眼神里已多了几分敬畏。
有人将诗笺呈给几位随行的文官勋贵。
老御史接过一看,先是眉头微蹙,细读两遍后,猛地一拍大腿,赞道:“好!好一句‘长安有灯火,莫忘戍边郎’!将军夫人这诗,不仅写出了边关的艰苦,更藏着对将士的体恤与家国天下的胸怀,这份格局,远超我辈俗子!”
另一位曾戍过边的老将军更是激动不已。
“‘待得凯旋日,把酒话残阳’,这才是懂我们戍边将士的心声啊!有夫人这般明事理、识大体的内助,萧将军在边关定能安心杀敌!”
众人的赞叹声越来越响,看向楚知夏的目光早已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由衷的钦佩。
荣华公主听着耳边的赞誉声,脸色黑得不行。
她强撑着架子,嘴硬道:“不过是一首诗罢了,抚琴呢?我倒要听听,你如何弹出金戈铁马之意。”
看来她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