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青华文学 > 关中盗墓手札 > 第15章

第15章

第15章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当我再次看过去时,那青瓦大屋里的光亮又消失了。

整个房舍漆黑一片。

所以说......这是典型的‘倒骑龙’风水局。

我回过头,发现师父还在侃侃而谈。

说实话,我听过骑龙穴,主要是说墓穴建在龙脉正脊上,可以借龙气护主,让居住在此区域的人大富大贵,从此平步青云。

像我们秦川地区,秦岭就是一处龙脉。

秦岭七十二峪口,都有一处龙脉分支,这也是为啥古代帝王喜欢把墓穴建造在此处的原因。

相较之下,师父所说的倒骑龙局,我却还是头回听说。

《葬经》里讲,‘龙行有势,逆则为煞’。

师父见我迷茫的模样,拍了拍罗盘,普通龙脉是头高尾低,气从尾入,头出。这‘倒骑龙’反其道而行之,气从头入从尾出,这是拿整个村子当棺材,镇着底下的阴煞。

大锤挠了挠后脑勺,若有所思:八爷,那咱在崖顶看到的‘四阴锁龙’‘白虎衔煞’格局,和这村子里‘倒骑龙’有联系不

当然了......

四阴锁龙是死局,锁的是尸煞,而倒骑龙是活局,锁的是地脉龙气。

师父咂了咂嘴,这村子十有八九,是个风水镇墓局......

那屋子里的干尸呢

我想起刚才那具吊死的尸体。

小郎君,那是镇煞的牲。

三娘笑了笑,掏出火折子将香烟点燃,猛吸一口后将烟圈吐在了我脸上,我们苗疆那边也有类似的仪式,用活人悬梁,以怨气冲阴煞。

三娘说着,比划了个倒悬的手势,屋子里吊死的那具尸体脚尖冲北,而北为阴,这是把活人当秤砣,压着地下的邪祟。

我倒吸了口冷气:合着这村子世世代代拿人当牲

现在应该不兴了。

三娘踢了踢脚边的碎瓷片,你看那墙根的玻璃渣,还有门环上的铁链,很明显村里人怕了,想封了这煞地,可惜晚了。

我们去先龙头处瞧瞧,然后把竹竿的伤势拾掇拾掇......

师父发了话,我也停止了追问,跟着师父、三娘等人,沿着青石板路,赶往了村中央的那间青瓦大屋。

说是青瓦大屋,其实也就是个五六米高的双层夯土木构建筑。

一层的墙面开着一扇拱形孔洞,二层相对狭窄许多,放着一枚等人高的青铜大钟,钟身铸着盘曲的龙纹,龙首却被敲掉了半只,露出黑黢黢的缺口。

模样,与秦川地区户镇的那座钟楼很相似。

整个建筑,呈斑驳的青灰色,檐角飞挑,上面还有块残破的瓦当,瓦当下则是暗红的木椽。

最下方则挂着一块暗红色的牌匾。

滹沱宗祠

看到牌匾上的四个字后,我的眼睛顿时亮了,扭头看向师父,师父,这还真是个祠堂。

进去瞧瞧......小心些......

推开门的瞬间,我闻到一股霉味混着陈木的苦香味扑面而来,祠堂内比外头更暗一些,但祠堂里的状况,却让我瞳孔紧缩。

想象中的破败并没有出现。

反而异常的干净和整洁。

祠堂内摆放的并不是什么先人祖宗牌位,也不是常见的‘大慈大悲观世音尊者菩萨圣相’,而是冥阳救苦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相。

那尊地藏王菩萨的圣相高约丈许,面容虽仍存慈悲轮廓,眉眼下垂如利刃悬顶,嘴角似咧非咧扯出一道极深的弧度。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这尊地藏王圣相的和-->>善面庞下,透漏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狰狞。

圣相下方,摆着一个铺着红布的八仙供桌,红布很长,将八仙桌的桌子腿都完全盖住了。

供桌正中央,摆放着一个三足的乌色小鼎,鼎内插着不少已经燃灭的线香。

小鼎的前方,则摆着两根白色蜡烛以及一碟码成塔状的贡品。

我上前瞧了瞧,是七块印有‘五仁’字样的老式月饼。

我拿起一块捏了捏,发现月饼没有半点霉变和干硬,显然放上去没多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