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尾喷口
实际上,刚刚解说员对这个空中编队的介绍是“国产新一代战斗机”。
能被邀请过来观礼的,或许大多数并不懂空军,更不懂航空。
但是一定都能看明白形势。
更清楚国防现代化的意义。
尽管在这条时间线上,上半年的巴尔干危机被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妥善解决,并没有在华夏国内引发太大的风波。
可即便如此,整个90年代足够被人记住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
尤其96年初的那段时间,虽然新闻公开报道的都是在东南方向进行演习的内容,并没有说的特别直白,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演习,其实大家心里基本也都有数。
这才不到四年时间,没那么容易忘的。
而这次阅兵特地拉高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是回应了当年的事情。
有一种“军队建设奋发图强四年成果展”的既视感。
哪怕看不懂,但结合雄壮的军乐和解说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自信。
相比于当年的那次演习,更加内敛。
却更加有力。
而对于那些懂行,但又接触不到太多内部消息的人(简称臭军迷)来说,今天这一波,已经可以称之为饕餮盛宴了。
比观礼台更靠前的媒体区域里,一名挂着工作人员胸牌的年轻记者,正架着照相机,恨不得把整个脸都塞进取景框里面去。
“小秦,小秦?”
在他身后,一名岁数略大的中年记者看着正在从远处飞过来的下一个三机编队,拍了拍仍然坚持把镜头对准头顶上的同伴:
“下一個编队过来了,快别拍前面的了!”
如果常浩南此时在附近的话,可能还会记得,这两个人,就是当年在一定会大卖。
只是由于不确定政策是否允许,加上没有太好的照片,才始终未能见刊。
然而这一次,歼10直接大大方方地展现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显然已经不存在政策方面的顾虑。
至于照片,他刚才也已经拍下了不少。
只可惜五架飞机编队过于密集,实在没办法单独拍摄某一架飞机。
(请)
不一样的尾喷口
……
然而,就在秦成邦视线刚要离开取景框的一瞬间。
五架战斗机刚好在镜头前面露出了尾部。
“等一下,等一下刘哥……前面有两架飞机不对劲……”
秦成邦猛地止住了抬头的动作。
空中编队目前正处在低空低速飞行状态,发动机推力很低,因此并没有耀眼的尾焰干扰视线。
因此,他可以在高倍镜头的放大之下清晰地看到,最后两架歼11的发动机,跟前面三架飞机完全不同。
除了颜色呈现亮闪闪的银色以外,更大的区别在于,没有了al31f标志性的收敛调节片。
似乎是固定的。
另外,喷口内部呈现的颜色也略有不同。
在发现这一点之后,秦成邦整个人都兴奋地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