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科恩部长,我记得你刚才说,下周有个华夏代表团要来访问?”
既然是交易,那从对方手里拿到东西的同时,她总也得付出点什么。
“没错,级别很高,而且要待一星期以上。”
科恩略有些无奈地点点头:
“但是应该不会有任何涉及实际意义的内容,毕竟前年才针锋相对过,这次么……无非也就是相互说一些友好互信之类的废话……”
稍微吐槽一番之后,他很快意识到对方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起这个话题:
“还是说,你有什么关于这个代表团的消息?”
(请)
华夏国产苏27的威胁
亨利昂之所以说起这个,只是为了铺垫一下,当即否认道:
“那倒是没有。”
“不过有一些涉及到华夏的消息,只是因为目前缺乏交叉信息印证,所以还没形成系统的报告。”
听到这里,科恩不由得眼前一亮。
对于亨利昂这样的资深情报头子来说,为了保证不粘锅,写到情报文件里面,形成书面记录的正式内容(比如刚刚她带过来的那一份)首先追求准备不出错,但相应地往往时效性很差,或者干脆就是废话。
反而是这种口头告知的内容,虽然未必保真,但很多时候都有大用。
遂赶紧摆出让对方接着往下说的姿态。
“华夏方面自行生产的苏27,他们叫做歼11战斗机,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批量交付部队服役。”
科恩先是有些惊愕,紧接着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对于他来说,两国军队的实力差距根本不会因为区区一种先进战斗机就发生什么变化。
但这种消息却可以成为明年申请更多国防预算的理由——
现在连华夏都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国产的,他过去智库出身,在这方面的资源多得很,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嘴上还是象征性地继续“关心”着情报的具体内容:
“其它部分都好说,但我想华夏人短时间内总不可能自己生产出发动机,所以只要留意他们从俄国人那买的发动机数量,就能大致算出来吧?”
“眼下还是这样。”
亨利昂觉得自己透露出这个消息应该已经算是等价交换了,但科恩并没有结束对话的意思,她也不好直接告辞走人,只好继续道:
“但是以后不好说,最近的很多信息都表明,他们可能在几年内也完成完成动力系统的国产化。”
“几年内?”
防长的表情带上了些许震惊,很快想到了他认为唯一能讲通的可能:
“俄国人穷疯了不成,连这种技术都一并卖出去了?”
虽然科恩不懂技术,但至少有常识。
华夏几乎完全没有涡扇发动机的经验积累,光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几年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动力问题。
所以只能是俄国人连同飞机一并转让了技术。
“关于这件事,我们还没有非常可靠的情报。”
亨利昂轻轻摇头:
“俄国人那边在7月份换上来了一个新的的联邦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还兼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和办公厅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