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买个房
    “你们快看看我穿上感觉怎么……样?”
    当常佳瑶迫不及待地一边系着腰上的带子一边从卧室重新出来,并兴冲冲地想要向家里人显摆一番自己身材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一幅三个人大眼瞪小眼的古怪场面。
    这让她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好先把问题的后半句憋回肚子里。
    “老哥?”
    “爸?”
    “妈?”
    她试探着分别喊了一下三个人。
    “咳咳……”
    最后还是常浩南率先反应过来,开口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
    “现在这筒子楼的条件终究还是差了点,连个独立的厨房和厕所都没有,我妈一直在阳台用个小煤气灶做饭,卫生和安全方面也差点意思……”
    其实真要说现在这个地方条件如何如何恶劣,倒也不至于,毕竟在上一世,一家人也就一直在这么一栋楼里住到了新世纪之后。
    90年代末这功夫,筒子楼还远没到后来那种都市传说的级别。
    毕竟是家属院性质,住的基本都是同一个单位的,邻里关系都很熟。
    一直到大约2003年之后,原来的单位职工们大面积搬进新的住宅小区,所以低价出租给了很多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根本就是有预谋的不法分子,导致原来的筒子楼区逐渐形成了类似棚户区或者贫民区性质的地段,治安情况一落千丈。
    而这种情况在持续了几年后,又随着再往后的拆迁安置而逐渐消失。
    所以现在常浩南刚一提出来要换新房子的时候,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角度上,常援朝和周莉夫妻俩的给父母买个房
    剩下的就是一些项目里面的补贴以及奖金。
    主要是横向。
    像是涡扇10还有十号工程这种大活,经费使用限制往往相当严格,加上项目的规模越大,参与其中的人员就越多,而人员补贴这种事情,那肯定是见者有份,就算有分级发放制度,差距也不会太明显,所以最后落到常浩南手里的反而只能算毛毛雨。
    但火炬公司的事情,常浩南暂时还不准备跟家里人说。
    至少不准备跟常援朝和周莉说。
    从上一世的经验看,这俩人都不是心里能藏住事的性格,知道之后虽然不会刻意张扬,但恐怕也很难长时间守住口风。
    反而是常佳瑶,虽然现在看着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但实际上心思相当缜密。
    而这几年又正好赶上大下岗,真要是让周围人知道这件事,那想想都知道会有多少亲戚朋友同事来托关系想要安排工作。
    常浩南对火炬公司的规划本来就是小而精的核心技术企业,自然不可能带头往里面塞些闲杂人等。
    但他这边拒绝容易,常援朝和周莉俩人拒绝可就难了。
    搞不好还会把俩人的社交圈子弄崩。
    所以不如从源头上遏制问题。
    “读书能有多少补助……”
    常援朝刚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后就突然反映了过来:
    “不对,你说要在咱们县买房,你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啊?”-->>
    常浩南迟疑片刻,比出了三根手指。
    “三千啊……那我们这些年攒的钱再添点可能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