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往往都会不约而同地重新拿出这本经常出现在噩梦中的教材。
一些人在运行同样由常浩南设计的仿真模拟程序之前,甚至会对那本书烧香做法,以求祖师爷保佑一切顺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本堪称工程模拟领域神书的编写过程中,的基本架构给刘洪波梳理清楚,然后又根据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提炼出了一系列虽然已经脱密但仍然非常切合实际的课后习题。
前世在常浩南自己上学的时候,就非常苦恼于课后习题在难度梯度设计上的随意,有些几乎不用过脑子就能算出来,而有些则想破头都很难做对。
更可恨的是很多习题的答案也十分不走心。
于是有诗云:
即得易见平凡,仿照上例显然。
留作习题答案略,读者自证不难。
反之亦然同理,推论自然成立。
(请)
这写教材,当真是一件美事啊
略去过程qed,由上可知证毕。
所以,虽然出了很多复杂程度拉满的习题,但他还是将心比心,至少把解题思路详细的写在了答案里面。
真的已经很善良了。
实际上,编写教材的过程对于常浩南而并不只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由于他的理论知识的来源很杂,包括但不限于前世从各种论文中所学、在工作中的领悟、重生之后自己所学以及由系统提供,因此即便从个人的角度上,也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而这种梳理的直观结果就表现为,在跟刘洪波讨论了几个小时之后,系统的理论经验竟然再次小涨300,来到了8800点。
这让常浩南恨不得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