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来了)
在经过去年年末开始的一系列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之后,如今华夏在积冰情况分析模拟,以及防除冰系统设计相关领域已经算是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常浩南万万没想到,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让傲慢的老欧洲正蓝底十三星旗人承认这一点。
太离奇了。
这可是90年代,欧洲大联合思想最兴盛的时候,别说华夏了,欧盟连美国都敢叫板。
正在筹备发行的欧元就是挑战美元金融秩序的武器之一。
在常浩南上辈子的印象里,这帮欧洲人,尤其是西欧人一般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只有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而嘴硬的时间就更长了。
比如某些欧洲国家自己修铁路修了十几年都没什么进展,只好找华夏铁建去施工,临了还不忘嘴上几句“影响国家安全”之类的废话。
这次的表现简直突破认知。
“啊,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很意外,毕竟过去在像是歼7这些项目的沟通上,咱们也算是见识过那些欧洲佬有多不好搞。”
怀国莫作为分管对外技术合作的副主任,很是能理解常浩南表现出的震惊: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一方面是咱们在新舟60项目上和阿古斯塔公司展开50比50的合作,而不再是单纯引进别人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在波音并购麦道的事情上,咱们选择站在欧洲一边,不光增强了互信,还建立了一个比较长效的沟通渠道,这次算是前面这些耕耘的总收获吧,至于具体的情况,就要等一会到了地方再和欧方的人详谈了。”
这个时候,坐在最前面,刚刚一直没开口的易元和突然说道:
“怀主任,您说的这些事情,好像都和咱们小常同志有关系啊?”
猛地一句话让全车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剩下发动机声和窗外的风声嗡嗡地响着。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大家之前一直都知道常浩南这将近一年以来干了很多事情,但因为他涉及到的业务跨度实在太大,大部分又是涉密工程,加上毕竟还只是一个突然爆发的后起之秀,距离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来了)
如果不是有那么一群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仍然坚持着没有放弃自力更生路线的人,如果不是丁高恒等人在看到那份《航空涡喷和涡扇发动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指南》之后立即从中抓住了机会,可能这个事情也就会局限于航发稳定性评估,甚至局限于涡喷14这个型号本身。
当然,从那个时候往后,常浩南确实就开始有意识地抓一些会影响到航空工业总体项目的重点方向了。
但具体到眼下这件事情上,确实还是受到了不少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以至于常浩南自己都没想到欧洲人会这么快放低身段。
“可不能这么说,还是常工把咱们自己的水平给提上来了,才能抓住这些机会。”
坐在林国范身边的祝兰轻轻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也回头插进话来:
“就比如这次吧,如果不是去年咱们带着那个姓科伦坡的意大利人做过一次自然结冰试验,他们就算有对外合作的心思,最多也是去找俄国人,不可能找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