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上京,晴朗了好些日子。
程昭得到一个喜讯。
是她母亲派人给她送些冬日的补品,顺带着告诉她,她大姐夫回京述职,大姐姐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回来了。
大姐姐程晗是这个世上对程昭最好的人。
“……每次我跟四哥打架的时候,大姐姐总帮我。”程昭说。
她大姐比她大十二岁,两人同一个属相、同一天生辰。亲戚送大姐姐的东西,她都可以顺手给程昭用。
兄弟姊妹五人,她俩因这层缘分,程昭跟她感情最好。
母亲太忙,大姐姐出阁之前,都是她带着程昭玩,教她启蒙;因大姐夫守孝,大姐姐的婚期拖了三年,多陪伴了程昭三年。
李妈妈失笑:“还跟四少爷记仇?”
“记一辈子。”程昭说。
又道,“我要回趟家。大姐姐回来了,三姐应该也会回家吧?”
程昭的三姐程映,四年前嫁到了靖南郡王府。
靖南郡王是本朝唯一一位外姓王,权势显赫。三姐嫁的是郡王府幼子张云麒。
长辈都偏疼小儿,嫁过去也不需要操持家务,程家对这门婚姻很满意。
却没想到,张云麒在新婚次月逃跑了,不知去向。
此事瞒了很长时间,直到一年后他带一位罪臣之女回京,那女子已有了身孕。
郡王府不同意她进门,却也没有狠逼,任由张云麒安置外院养着女人孩子。
此事一出,程昭的三姐沦为满京城笑柄。
三姐为此深居简出,一年到头不见人影。不交际、不赴宴,隐没在后宅。
母亲又不能成天跑去郡王府看她。
去年的正月,当着程昭父母的面,祖父问三姐,是否想要和离。三姐拒绝,从此更疏远了程家。
她似乎是怕自已的晦气与落魄,沾染了家族,连带着祖父、父母和兄弟姊妹都丢脸。
程昭那时候就想,她一定要争气。
若她嫁得好,母亲脸上有光,家族为她荣耀,也许三姐就愿意和离归宁,脱离苦海了。
她嫁得也一般,三朝回门周元慎没去。只是她不像三姐那么清傲,什么都不争。
成亲不到四个月,程昭把超品国公夫人的诰命搞到手了,这点已经胜过了很多人。
李妈妈趁机说:“这段日子衙门清闲,京畿营也不需要国公爷成日盯着,他时常在家。”
暗示程昭,归宁时候带上周元慎。
程昭沉默了很长时间。
李妈妈试探着又劝她:“少夫人,不能因一次胜利就骄傲。前路还是难走的,您至少得需要国公爷帮衬……”
“……不是快过年了吗?正月回去拜年。若他愿意,自然叫他。”程昭道。
李妈妈不再说什么。
程昭因在承明堂当差,就去太夫人的寿安院说一声她要归宁;又告诉了二夫人。
二夫人叫人备礼。
太夫人也安排了几样礼,是场面上的东西;二夫人的礼,则是实打实的名贵。
程昭领了自已的丫鬟秋白和素月,翌日早早出门。
在门口还遇到了周元慎。
她向他见礼。
“去哪里?”周元慎问。
程昭如实说了。
周元慎微微颔首,没多问一句话,骑马先走了。
程昭早早赶回了程家,父母才用过早膳。
“急成这样,不怕旁人笑话你。”母亲说她,“你先坐,我派个人去看看你大姐姐可起了。”
大姐姐回京,暂住程家。
她大姐夫不是京城人。三代单传、父母皆已过世,在京里也无亲朋。有一处宅子,空闲了几年,只一个老仆人看家,回去诸事皆不便。
祖父发了话,叫大姐姐夫妻俩在家里住下,过完年再说。母亲收拾了大姐姐待嫁时候的旧居给他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