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京城,花萼楼。
    四月末的京城,春风送暖,京中的富家子弟竞相出游。
    花萼楼位于京城繁华地段,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美食、美酒。
    此刻,花萼楼的一间雅间中,一群青年才俊正在饮酒取乐。
    他们中有留在京城,准备参与会试的举子,有勋贵人家的二代子弟,还有颇具才名的文人雅士。
    一青衫青年位列其中,正与旁人高谈阔论。
    他姓张名梁,乃是当今刑部尚书张郃之子,标准的官二代。
    张梁是张郃次子,与他兄长翰林院编修张栋不同,张梁喜好诗酒逍遥。
    与京中好友饮酒作诗,流连酒楼乐坊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张家的家教严格,张梁虽然喜好玩乐,在大事情上不糊涂,也不敢逾矩。
    “张兄,请!”
    雅间内一白衣青年向张梁敬酒。
    青年二十出头面容白净俊秀,他名叫柳云,凭借一手好诗文、书法,在京城小有名气。
    柳云非京城本地人,来自南方,听说家中家境殷实,却始终无法彻底融入京城。
    每日陪着京中的勋贵子弟玩乐,最后,与张梁结为好友。
    张梁举杯,饮了一杯酒。
    “嗯!好酒!今日的酒水怎么跟往日的不同?不是桃花醉?”
    张梁经常宴饮,对京城的名酒最了解,一口就喝出了不同之处。
    “张兄果然生了一张好嘴!”
    张梁对面,坐着一个一袭儒衫的年轻人,他与张梁年纪相仿,谈吐不俗。
    “这酒水不是桃花醉,而是最近流入京城的好酒,名叫——长安醉!”
    “长安醉?”张梁来了兴趣,追问道,“冯兄,你怎么知道这长安醉的?”
    儒衫青年姓冯名绍,如今是在京中待考的举子。
    他的心思似乎不在学业上,京城与人饮酒取乐,一来二去他便与张梁等人混熟了。
    “张兄这是在考我呢!好,我就给诸位说一说。”
    冯绍环视众人,侃侃而谈。
    “长安醉比桃花醉要更烈,但也更加醇厚,此酒来自于辽东的宁远县。”
    “诸位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应该听过宁远卫指挥使林枫吧?”
    此话一出,雅间内的众人顿时发出一阵笑声。
    “冯兄,小瞧人了不是?林大人之名谁没听过?”
    “就是,奇袭喜峰口的英雄,茶楼瓦舍话本讲他的多了去了!”
    “冯兄不要卖关子,长安醉跟林指挥使有何关系?”
    ……
    冯绍指着酒坛子,道:“长安醉,乃林指挥使亲自发明酿造,在辽东风靡一时。”
    “咱们喝到的长安醉,还是我花了不少钱,从辽东南宫家的商队买来的呢!”
    其他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要尝尝。
    冯绍身边一周正青年连续喝了两杯,赞不绝口。
    “好酒!好酒!”
    他来了兴致,提议道:“有好酒在此,不如我们一起饮酒赋诗如何?”
    张梁的眼睛一亮,朝他竖起大拇指。
    “陆兄此甚好!有好酒岂能没有好诗词?来来来,我们一起赋诗!”
    张梁口中的这位“陆兄”,全名陆炳,是户部侍郎陆巡的长子。
    在座众人中,以张梁、陆炳的家世最好。
    张梁喜好美酒,更喜欢诗词,与好友们纵情狂饮,不知喝了多少美酒。
    长安醉口感醇厚,喝起来一杯接着一杯,等到过了好一会儿,酒意才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