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慧在文化部门工作,每月都要向人民日报供稿。
云菀欣然应允。
与雪雁妈妈交谈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杨晓慧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思想开明的管理者,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不同文化持包容态度。
说是访谈,氛围却很轻松。
杨晓慧拿着工作笔记本,想深入了解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困难及需要的支持。
随着交谈深入,她眼中的惊叹越来越多。
当得知梧桐服装厂从家庭作坊发展到百人规模时,杨晓慧认真记录下这些信息。
国家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故事,如果大家都等着国家救济,而不是自力更生,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如果你同意,我想把今天的谈话整理成稿。虽然不能保证发表,但我希望能为私营企业发声。你们是需要政策支持的重要经济力量。”杨晓慧真诚的说。
云菀婉拒了留饭的邀请。
上次在全聚德偶遇梁家大儿子的事她还记得。
她不需要攀附权贵,今天与雪雁妈妈的交谈只是朋友间的对话。
事实上,来之前她连杨晓慧的工作都不清楚。
云菀刚走到校门口,就被值班的门卫叫住了。
“云菀同志,刚才有位叫周海笙的同志来电话找你,留了个号码让你回电。”门卫递来一张纸条。
云菀常来军校,加上出众的容貌,门卫对她印象很深。
看了看时间,云菀立即拨通了那个越洋电话。
铃声响了五下,电话那头传来周海笙熟悉的声音:“云老师?我是周海笙。”
“是我。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云菀关切的问道。
“是这样的,”